《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大结局,质量严重下滑,没有好剧本是真不行 -
11月23日,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通过付费方式,可以直通大结局了。看完了大结局的内容之后,估计很多剧迷和我的看法相同了——这部戏,作为《唐朝诡事录》的第三部,质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该剧,已经成为了一部热热闹闹、不需要怎么动脑子的流行剧,而并非是故事性、逻辑性都可以过关的电视剧了。
![]()
随着《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最后一个故事的播出,估计会有更多的观众对这部电视剧产生巨大质疑。当我们往回看这部戏的所有故事内容的时候,便会发现,这一季当中近乎每一个故事,都架不住逻辑上的推敲。当然,依旧会有部分“唐诡”的爱好者持有这种看法:看一部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带什么脑子啊。
看《唐诡》这样的古装犯罪悬疑剧,不可以“带脑子”的说法,看似是为这部电视剧洗白,实际上,这才是对于这一类型剧最大的侮辱之一了。《唐诡》真正的有趣,就在于,在叙事逻辑可以自圆其说的前提下,让故事出现有趣性、诡异性。如果连叙事逻辑都牵强了,故事内容漏洞百出了,它就很难称之为质量过关的电视剧了。
![]()
关于《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当中这些故事的逻辑滑坡问题,我在以往的几篇剧评分析当中已经有过论证,这里不再赘述。真正优秀的犯罪悬疑类的电视剧作品,需要先后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个,叙事逻辑缜密的前提之下,故事性充足。第二个,谜底揭晓的时候,可以让观众们获得“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感觉。第三个,每一个犯罪悬疑故事谜底揭晓之后,可以让观众们回味,并且进行有效的人文反思。
显然,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连第一条都没有做到。犯罪悬疑类的电视剧,为什么要叙事逻辑缜密呢?因为这是题材类型决定的。如果是偶像剧作品,我们当然可以不必带着脑子观看。但是,一部主打叙事逻辑缜密的类型剧,竟然要求观众们不要带着脑子看,这本身便是对编剧的侮辱。
![]()
而因为这部电视剧大量的套路式作业问题,所以,当它谜底揭晓的时候,缺乏让观众们获得“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感觉。比如说,大结局部分当中,那个打马球的内容,我相信,但凡是观众们看过一些烂俗的狄仁杰类型的网大作品,就可以知道《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当中最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编剧的想象力,在很多时候,竟然低于了观众们的想象力。这就无法成为犯罪悬疑类型剧的好作品了。
此外,一部真正质量过硬的犯罪悬疑剧,不仅仅要有缜密的叙事逻辑,让观众们预想不到的故事结局,而且,要有人文情怀,有社会学价值。简单一点讲,剧作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之后,想要让大家获得什么启迪呢?在这一点上,《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做得非常差,它甚至于需要在每一个故事的最后,强行搞一段主角对白的煽情式升华。然而,这些升华都是无力量的,缺乏价值的。
![]()
而且,这部电视剧还面对着较为广泛的质疑——为什么在“去天五尺”故事的升华阶段,给了士族那么大的肯定与赞誉,这与咱们的历史教科书当中的态度为什么是截然相反的。在咱们的历史教科书当中,甚至于在很多历史学者的中国古代史著述当中,对于士族豪门的看法,往往都是负面的,认为它们是阻碍中国历史进步的,甚至于有更为激烈的看法认为,就是它们,造成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混乱,造成了人吃人,造成了底层的更加贫困等等。
基于以上这些,我认为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属于质量很低的作品。当然,我亦希望,依旧觉得这部戏好的观众朋友们,切勿拿着“别人更烂”的幌子给这部戏遮羞。别的电视剧烂,也无法证明这部戏的好。当一部电视剧和别人比谁更烂的时候,似乎已经很可以说明一些事情了。
![]()
显然,《唐诡》这类电视剧,是需要优秀编剧加持的。这样的电视剧,不是把服化道搞得多么花里胡哨就行的,而是应该在软实力上做文章——剧本,才是一部电视剧真正的软实力。(文/马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