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塌房」顶流,靠主旋律电影翻身了 -
韩国影视,酷爱「复仇」。
从朴赞郁扬名国际的复仇三部曲,到小荧屏上层出不穷的复仇爽剧。
都是熟悉的味道。
但,复仇爽片+抗日题材的组合,你见过吗?
周末,鱼叔刚刷完这么一部新片。
主演阵容强大,既有双料影帝李星民。
又有今年反复卷入校园暴力丑闻(均有澄清),险些塌房的顶流南柱赫。
流媒体上线后,好评不断。
这部另类的「抗日神片」,没准能帮我们打开新思路——
《我记得》
리멤버
比起常规复仇爽片主角准备充分,来势汹汹。
《我记得》特殊在,主人公是一位八十岁的老者。
头发花白,身形佝偻。
脑癌还加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遗忘症状。
活着已是艰难,如何复仇?
即便踏上复仇之路,死亡和正义也不知谁先到来。
这种弱者拼死一搏的反差感带来看点。
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提心吊胆。
男主角老韩,是一名退伍兵。
年轻时持枪参战,如今老了在餐厅端盘。
为人和和气气,还能跟年轻人玩成一片。
和餐厅里的同事杰森,发展成了忘年交。
众人善待老韩,不止是尊敬,也因为他够弱。
记性不好,体力衰退。
连扮圣诞老人都有些力不从心。
可老韩年轻时打下的军人底子也并非花架子。
关键时刻对付无赖,也算轻松。
老韩时日无多,本想为家庭就此安度余生。
但老伴的病逝让他意识到,有些事再不做真就为时晚矣。
原来,老韩身负血海深仇。
六十年前,日本侵略朝鲜。
老韩的家人一一惨死。
而罪魁祸首,除了侵略者,还有亲日派「朝奸」。
可战争过去,历史真相被掩盖。
靠出卖同胞苟活下来的五个凶手,反而被奉为民族英雄。
虽然都已老迈,但威权和影响力仍在。
是时候让颠倒的黑白归正了。
老韩在指间刺下仇人的姓名,以防复仇过程中记忆突然断裂。
备好一切,决心在生命耗尽之前讨还血债。
老韩的复仇之路不像其他爽片主角那样丝滑。
一人力弱,只能连哄带骗拉杰森入伙。
人已年迈,还病入膏肓。
连等待时机时都会睡着,醒来还会忘记自己身在何方。
武器也相当破旧,只是一把老式手枪。
消音装备是自制的矿泉水瓶塞棉花,十分粗糙。
如此低配战力,很难不让观众起疑心。
但这样的轻视,很快被打脸。
老韩显然筹备良久,悄无声息地潜入仇人房间。
下手干脆利落,面无表情地将对方两枪毙命。
紧接着,枪口对准了第二个仇人。
依旧是直接击毙,没有任何迟疑。
在接下来的复仇中,老韩更是杀疯了。
自制炸药,电梯对打。
极限追击,各种反杀。
上演各种「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的酷炫戏码。
如此猖狂到不管不顾,很快带来意外。
某次行动中老韩消音器掉落,枪声暴露。
引来警方追击,将其逼入死角。
杰森也撞见了杀人现场,当场吓破胆。
这下,老韩不仅要面对杰森的质问与退出。
还要在天罗地网之下,继续实施复仇计划。
但在最需要坚持时,老韩的身体却到了极限。
复仇到底能否成功,这个答案留待大家亲自揭晓。
韩国电影成熟的工业体系之下,各类爽片层出不穷。
而《我记得》的亮点,是在爽片壳内嵌入了历史份量。
在复仇过程中,战争之下被遮蔽的血泪重新被讲述。
沉重历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逐一被追溯还原。
老韩杀的第一个仇人,是郑会长。
战争期间,郑会长压榨国民谄媚日军。
两边搜刮油水,赚得盆满钵满。
每一分钱上,都沾着血。
其中就包括老韩的父亲。
韩父老实本分,被郑会长抄家霸财。
还在当时尚且年幼的老韩面前,将人活活打死。
在利欲熏心的人眼里,平民的命根本不算命。
即便过了六十年,坏人恶德依旧。
仗势欺人成了习惯,轻易践踏他人被视为理所应当。
同样的,第二名凶手杨教授更是颠倒黑白。
他为私欲美化日方战争动机。
因自己在战争年代苟且偷生,就宣称追责是愚昧,奉劝人们不要「困在过去」。
杨教授两面三刀,卖友求荣。
当年,老韩的哥哥就是杨教授好友,却受骗送命。
事过六十年,凶手仍不以为耻。
自居学者,却写下扭曲的历史谎言诓骗更多人。
五名凶手中,更有直接服务于日军自卫队的上尉。
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老韩的妹妹,正是被该名上尉抓走慰安。
不堪受辱,最终自尽在荒野之中。
然而这样的暴徒,如今却是国民企业的掌权者之一。
甚至还要为恶贯满盈的日军,举办庆典活动。
战乱时惨死的亡魂未安,凶手们却要开饮庆祝,何其讽刺。
而最后一名仇人的真面目,更是超乎预料。
老韩用复仇,逐一扯下恶人们的遮羞布。
以暴制暴,暗怀的是玉石俱焚的必死之心。
许多人以为战争已过,恶徒也随之消失。
但事实上,天谴未至,反而青云直上。
就像重磅BOSS金将军。
身居高位,是钱权利兼收的既得者。
他是战争英雄,被国民树立雕像称颂。
但事实却是,金将军才是最大的卖国贼。
战争期间,他利用军职骗取国民信任。
将青年输送给日军,助推侵略暴行。
谎称为妇女提供工作,实则送去慰安。
甚至协助日军策划改名计划,抹去本土文明。
这样的人来到和平年代,血液仍是冰冷的。
老韩复仇过程中,发现杰森处境凄惨。
杰森的父亲为金将军企业卖命,因事故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日。
可受害者非但没有得到赔偿,反而被当做蝼蚁清扫。
抗议者冒着严寒等在金将军府邸外,求一份合理补偿。
一墙之隔内,却是金碧辉煌的住所和傲慢的眼神。
无论什么时代,恶鬼仍是恶鬼。
正如片名《我记得》之意。
老韩的复仇,是因他亲历炼狱,苦痛深刻心中。
但一场战争中,「老韩」远不止一人。
所复之仇跨越时代,又何尝只是历史遗产。
近年来,韩国电影确实风光无限。
《寄生虫》横扫奥斯卡。
《分手的决心》闪耀戛纳。
在商业性与艺术表达之间,韩影不断摸索出平衡之道。
有人嘲笑,有人不屑。
但不可否认的是,韩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发达与完善。
但想把流水线产品做出彩,套路远远不够,仍需另辟蹊径。
《我记得》改编自2015年加拿大电影《记住》,故事发展与人物背景相似。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老者的战争经历。
原版中,是身为犹太人的古特曼向纳粹德军的复仇。
韩版《我记得》就对这一设定做了本土化调试。
日军侵占东亚计划是多国的伤痛历史。
建筑在共同记忆之上的改编,增加了观影者的共鸣。
另一方面,抗日虽是「主旋律」题材。
但在许多韩影中的呈现方式却并不沉重枯燥。
战争的创伤面再现,很多时候是自戕性铭刻。
对于许多想在电影中休憩片刻的观众而言难以承受。
正如《一九四二》当年在市场遇冷,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观众不愿到影院里「花钱找苦吃」。
但《我记得》套用爽片模式,甚至加入了搞笑桥段。
通俗化地将「重话轻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众面。
同时也达到了商业性与内容上的双赢。
这种轻盈的视角切入,《我记得》并非孤例。
2017年,电影《我能说》上映,横扫韩国各大电影奖项。
罗文姬饰演的罗奶奶是个难缠的「上访」专业户。
邻里琐事,路有不平,她统统要管。
跟市政厅公务员的暗暗角力更是笑料百出。
乍看,是一个喜剧故事。
但随着剧情发展,电影的野心也图穷匕见。
为了再见失散在美国的家人,也为了实现好友出国演讲的愿望。
罗奶奶开始跟公务员民载学习英语。
嬉笑怒骂中二人成为忘年交,也借此揭开了罗奶奶过往的惨痛身世。
原来,罗奶奶13岁时曾被日军抓去慰安。
受尽非人折磨,一度准备结束生命。
是好友的支撑让她活了下来,但家人却以她为耻,不愿来往。
罗奶奶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只剩邻里给予她温暖。
罗奶奶此番学英语,是为了挽回离她而去的家人。
更是要对国际社会揭发日军当年的恶行。
在国际演讲台上,罗奶奶用身上的伤痕驳斥日方的诡辩。
用学到的英语铿锵有力地控诉质问,场面震撼人心。
真实事件改编的力度,让观众在电影内外都数次泪目。
但更重要的是,如此沉重的历史伤痛却转能化成喜剧,足见编排功力。
除此之外,《我记得》中提及的改名运动,也被反映在另一部韩国电影中。
2019年的韩国电影《词典》,正是相关背景。
彼时日占区要求朝鲜人民起日本名、说日语,稍有不从便性命堪忧。
文化洗脑让本民族文明火种奄奄一息。
在这样的恐怖气氛下,护送朝鲜语词典的重任却落在了一个文盲阿金身上。
如此反差一开始为影片带来不少笑料。
但也用冲突性铺排了更多动人伏笔。
阿金起初根本不理解,为何有人愿为词典送命。
但当阿金初初识字,捧读一本书被感动到涕泗横流时。
文字的力量让阿金逐渐意识到,语言是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
于是这样一个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为词典的传世做出了最壮烈的牺牲。
大时代被浓缩成一件事,再坐落到一个人身上。
如此讲述,轻巧却有力。
最后,所有的不言自明都融进了那本沉默的词典里,胜过千万字的说教。
韩国电影在沉重严肃的历史题材处理上给出了一些可能。
倒也不必望洋兴叹妄自菲薄。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藏宝洞就在那里,剩下的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