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我的后半生》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开分5.4,高了还是低了?  »   返回上一页

《我的后半生》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开分5.4,高了还是低了? -

由张国立、梅婷等老戏骨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稳居全国榜首。但其豆瓣评分开分却仅有5.4分,成为同档期“热度与口碑倒挂”的典型。

题材新颖,演员阵容也强大,个个演技精湛,为何这部聚焦老年婚恋的剧集观众不买账呢?



首先就是老年版“霸总”引争议,男主角沈卓然被塑造成“夕阳红婚恋市场香饽饽”,不仅轻松入住高干病房,还能调动资源为护士长儿子安排工作,甚至吸引多位女性主动追求。仿佛在看《非诚勿扰》,被不少人吐槽是老年杰克苏。

更尴尬的是,沈卓然一面怀念亡妻,一面迅速开展新恋情,双标行为(如干涉儿媳敷面膜却放任自己恋爱)进一步削弱角色可信度。不少网友认为,剧中男主人公在妻子去世后便不断相亲来填补自己的空虚,这样的剧情设置实在看不下去了。



不论男女主人公遭遇另一半去世或是热恋中分开后,大多数人都会悲伤痛苦、长情纪念,甚至是思念成疾等,这样的剧情往往更容易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和同情的,人们往往希望主人公在对待逝去另一半后也保持爱情上的忠贞不渝,但这部剧的婚恋观偏偏放荡不羁。

剧集试图以“轻喜剧”形式探讨老年情感,却陷入偶像剧俗套。沈卓然的四段感情线被贴上“灵魂伴侣”“替身文学”“女强男弱”等标签,甚至出现“爷孙恋”“老少配”等狗血桥段。



例如护士长与沈卓然年龄相差20多岁,却迅速同居并上演烛光晚餐、手写情诗等浪漫戏码,被吐槽“老年人的爱情表达应更内敛,而非照搬青年偶像剧模式”。

此外,剧中闺蜜与小20岁男友的恋情,以及“我妈男友比我大8岁”等台词,更被批价值观扭曲。



虽试图探讨老年再婚的现实问题,却因过度强调物质条件而遭反噬。女性角色接近沈卓然的原因多与其“教授身份、房产、退休金”挂钩,护士长更直接索要房产为儿子谋利,被指“强化拜金标签”。观众批评:“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被简化为‘找保姆’或‘找饭票’,缺乏对精神共鸣的刻画。”剧中“男人只有挂在墙上才老实”等台词,更引发对性别观念的争议。

而且剧中还有多处情节因脱离实际而遭诟病。例如开篇葬礼上,亲家母手机响起《好日子》铃声,引发主角当场气晕的荒诞场景,被批“为搞笑而强行制造冲突”。此外,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妻子去世仅一年后便与护士长同居,甚至接连展开四段恋情,情感转变之快令观众直呼“爱妻人设崩塌”。



该剧核心观众为中老年群体,他们可能因题材贴近生活而追剧,但较少参与网络评分;而活跃在评分平台的年轻观众则难以共情,认为剧情“悬浮”“三观不正”。例如,年轻观众无法理解丧偶老人迫切寻求伴侣的心理,而经历过类似境遇的观众则认为剧情真实。这种割裂导致剧集陷入“圈层爆款,全网差评”的尴尬境地。

《我的后半生》的争议,折射出老年题材创作的困境。观众期待的不是披着喜剧外衣的“老年玛丽苏”,而是真正触及孤独、代际冲突、生存尊严等痛点的作品。若创作者仅靠猎奇情节博眼球,忽视对老年群体的平视观察,即便有老戏骨加持,也难逃“高开低走”的命运。



那么,你认为这分数是高了还是低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